淨零路上不遺落任何人 一文搞懂「公正轉型」是什麼?


轉載自TSH臺灣永續棧;受訪人:劉仲恩(臺大社會系副教授);採訪整理:張朝翔(TSH編輯)

公正轉型「不遺漏任何人」的標語,近來在淨零轉型十二項戰略溝通中被反覆提及,但對大多數民眾而言,這個名詞跟「淨零排放」一樣,仍是相對模糊、一知半解的概念。到底「誰」可能在轉型過程中被拋棄落下?該如何做到「公正」?臺大社會系副教授劉仲恩老師近期關注氣候變遷下所衍生的社會「不平等」,過去也曾為TSH撰文。我們再次邀請他談談對於公正轉型的見解。以下為專訪紀要。

鑑別轉型下「不平等」的衝擊

臺灣永續棧問(以下簡稱問):請問您認為公正轉型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麼?有哪些工作必須做?步驟是什麼?

劉仲恩:

公正轉型的核心精神是在轉型過程盡量不要造成「新的不平等」,當然體制中「既有的不平等」也要重視與處理。所以第一步很重要的是鑑別出「受衝擊的對象」是誰?轉型過程中有誰得利、有誰受害?例如運具電動化的過程,對電動車產業業者是一大福音,但是對燃油汽機車司機、維修技術人員與車行卻是首當其衝。

對象識別出來後,第二步需要知道「衝擊會有多大」?衝擊隨時在發生,我們必須透過社會科學研究更具體說清楚衝擊的影響是什麼。例如「有多少人」受到衝擊?可能會有多少人被裁員或失去工作?產業規模是會繼續擴張還是縮小呢?透過調查研究、模型的推估,可以讓我們至少有個比較清楚的圖像與基礎的情境可以掌握。

第三步則是「配套措施」,衝擊之後我們要怎麼做?透過社會科學我們首要任務是想像一些「比較好」的做法,而這做法有很多種可能、很多面向需要細緻討論,幫助我們思考解決問題較好的方法。例如公民參與機制、經濟投資或補償、或教育輔導轉介等(請參見圖表)。